了解汽车知识从这里开始

电泳电不上?别急 老司机带你排查七大常见原因

2025-05-18

电泳电不上?别急,老司机带你排查七大常见原因

最近在实验室里,经常听到有小伙伴抱怨:"哎,今天电泳又电不上了!"作为过来人,我太理解这种抓狂的感觉了。记得我刚进实验室那会儿,为了一个跑不动的电泳,硬是在实验室熬到凌晨两点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科研狗头疼的问题——电泳电不上到底是为啥?

先说说我上周遇到的一个真实案例。实验室新来的师妹小张,连续三天电泳都失败了,急得直掉眼泪。我过去一看,好家伙,缓冲液都发霉了还在用!帮她换了新配的TAE后,电泳立马就跑得溜溜的。你看,有时候问题就出在这些我们容易忽略的细节上。

一、电源问题:你的仪器真的在干活吗?

首先得确认电源是不是正常工作。上周二我就闹了个笑话,插头松了没发现,对着不动的样品研究了半小时。检查电源时要看指示灯亮不亮,输出电压对不对。我们实验室的旧电泳仪就经常抽风,电压显示30V,实际可能连10V都不到。这时候就得用万用表测测实际输出电压,别被假象骗了。

还有一次更绝,同事老王把正负极接反了,样品全跑进了缓冲液里。所以接线时一定要确认红色接红色,黑色接黑色。别看这个简单,新手特别容易犯这个错误。

二、缓冲液问题:你的"游泳池"还干净吗?

缓冲液就像电泳的游泳池,水质不好怎么游得动?TAE或TBE缓冲液用久了会变质,一般建议不要超过10次。我有个习惯,每次配新缓冲液都在瓶子上写日期。如果发现缓冲液发黄、有沉淀,别犹豫,赶紧换新的。

浓度也很关键。太稀了导电性差,太浓了电流太大。按照1×TAE的标准来,千万别凭感觉兑水。记得有次我偷懒用了0.5×的,结果DNA跑得比蜗牛还慢。

三、凝胶问题:你的"跑道"合格吗?

凝胶没凝固好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。我现在的做法是倒胶后一定等够时间,通常30分钟以上。可以轻轻拨动梳子看看是否完全凝固。要是着急上样,胶没凝固好,那画面太美不敢看——样品全漏了!

胶的浓度也要合适。分离小片段用高浓度胶(比如2%),大片段用低浓度(0.8%)。有次我误用了1%的胶跑大片段DNA,跑了三小时才移动了一点点。

四、样品问题:你的DNA准备好了吗?

上样量太多会导致条带拖尾,太少又看不见。我一般用5-10μL的DNA加上2μL的上样缓冲液。上样缓冲液很重要,它能让样品沉入点样孔。我有次忘了加,样品全飘在缓冲液里了。

DNA降解也是个问题。如果条带呈弥散状,可能是DNA降解了。这时候要检查提取过程,看看是不是核酸酶污染了。实验室新来的同学经常犯这个错误,提取DNA时不注意冰上操作。

五、电极问题:电流真的通过了吗?

电极老化是隐形杀手。我们实验室的电泳槽用了五年,铂金丝都变黑了。这样的电极电阻很大,电流上不去。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看电极附近有没有气泡产生。如果没有,可能就是电极接触不良。

电极接触不良也很常见。特别是那种插拔式的电极,用久了接触点会氧化。可以用砂纸轻轻打磨一下接触部位,往往就能解决问题。

六、操作环境问题:温度在捣鬼?

夏天实验室没空调时,电泳槽温度能到40℃以上,凝胶都快融化了。这时候要么开空调,要么降低电压延长电泳时间。我一般夏天会用冰块降温,或者在冷室里跑电泳。

电压过高也是个坑。标准琼脂糖凝胶电泳用5-8V/cm的电压。电压太高会导致产热过多,胶会变形,条带也不整齐。有次我急着要结果用了15V/cm,结果条带歪七扭八的,根本没法看。

七、其他奇葩问题

遇到过最奇葩的一次是电泳槽漏了。缓冲液慢慢渗漏,导致液面下降,最后电极都露出来了。现在每次用之前我都会检查电泳槽有没有裂缝。

还有一次是点样孔里有气泡,样品全跑偏了。现在上样前我都会用移液枪轻轻吹打几下,确保孔里没有气泡残留。

终极排查指南

遇到电泳问题时,建议按这个顺序排查:

1. 看电源指示灯亮不亮

2. 检查电极是否有气泡产生

3. 闻闻缓冲液有没有异味

4. 观察样品是否沉入点样孔

5. 摸摸电泳槽温度是否异常

6. 检查凝胶是否完整凝固

7. 确认电压设置是否正确

记住,电泳是个技术活,需要耐心和细心。我们实验室的李老师做了二十年电泳,现在偶尔也会遇到问题。关键是要养成系统排查的习惯,记录每次问题的解决方法,慢慢就会积累经验。
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,做实验遇到问题别急着否定自己。我见过太多同学因为几次失败就怀疑人生。其实电泳出问题太正常了,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态,一步步排查。相信看完这篇文章,下次你的电泳一定能跑得又快又漂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