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本田能在中国收获这么多脑残粉?
为什么本田能在中国收获这么多"脑残粉"?
每次路过本田4S店,总能看到展厅里围着不少人。有带着全家来看车的,有年轻人三三两两来试驾的,甚至还有穿着校服的中学生趴在展车玻璃上往里张望。这场景在其他品牌4S店可不多见。作为一个在汽车媒体圈混了十几年的老编辑,我常在想:为什么本田在中国能培养出这么多死忠粉?
记得2003年第七代雅阁刚国产那会儿,我们编辑部来了辆试驾车。当时同事们都抢着开,连平时只开德系车的老张都忍不住试了两圈。那台2.4L的i-VTEC发动机,转速拉到5000转时突然爆发的声浪,到现在我都记得清清楚楚。可能就是从那时候开始,本田的"技术宅"形象就在中国消费者心里扎了根。
要说本田粉的构成也挺有意思。我认识的本田车主里,有开了20年雅阁的中学老师,有把飞度改装得亲妈都认不出来的90后,还有非Type-R不买的富二代。去年在广州参加本田粉丝节,现场从60后到00后都有,这种跨年龄段的品牌忠诚度,在汽车行业真的不多见。
上个月去珠海赛车场,遇到个开十代思域的小伙子。他的车改装花了小十万,但发动机还是原厂1.5T。我问他为什么不刷ECU,他笑着说:"本田工程师调校的平衡性,我们民间玩家很难超越。"这话让我想起本田宗一郎说过的那句"我们不做最快的车,只做最能取悦驾驶者的车"。
在二手车市场,本田车的保值率总是高得离谱。去年帮朋友淘车,看到一辆6年车龄的CR-V还能卖到新车价的65%,而同年的某德系SUV只能卖45%。车贩子老李跟我说:"本田车转手快,有时候上午收车下午就卖出去了,根本不用压资金。"
我表弟去年大学毕业,家里给了15万预算买车。他试了卡罗拉、速腾,最后还是选了思域。问他原因,他说了句特别实在的话:"这个价位能买到177马力的车,除了本田还有谁?"后来我发现,很多年轻消费者都是被本田这种"给得多要得少"的产品策略圈粉的。
不过本田粉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们的动手能力。有次去参加飞度车友会的活动,看到有人自己加装涡轮,有人DIY混动系统,还有个姑娘把后排改成了移动咖啡吧。本田车的改装潜力,就像给车主发了张空白支票,任你自由发挥。
记得2016年十代思域上市前,网上泄露的配置表被转了十几万次。有个等车的网友在论坛直播了整整三个月的等车过程,每天更新4S店给的最新消息。这种对新品的期待值,不亚于果粉等iPhone发售。
现在新能源车当道,很多本田粉开始担心这个品牌会不会丢掉燃油车时代的个性。但看看e:NP1极湃1的预订情况,似乎本田的魔力还在。毕竟能让消费者为信仰买单的品牌,从来都不只是靠参数表取胜。
说到底,本田在中国能积累这么多忠实拥趸,无非是把三件事做到了极致:给普通消费者提供越级的驾驶乐趣,给改装爱好者留足发挥空间,更重要的是——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"技术至上"的品牌性格。在这个越来越同质化的汽车市场,这种固执反而成了最珍贵的品质。
- 上一篇:为什么钥匙孔被堵?揭秘背后原因及应对方法
- 下一篇:北京 为什么那么多人往这儿挤?